清明節客家人不同於中南部習俗吃「潤餅」,客家人會在清明時做「豬籠粄(菜包)」、「艾粄」用來祭祖。這次做艾草菜包,帶著艾草香,甜甜的外皮包上鹹香的內餡,是我最喜歡吃的菜包口味。

艾草菜包2.jpg

皮的材料:
1、糯米粉
2、艾草
3、水
4、糖

餡的材料:
1、香蔥
2、蝦米
3、香菇
4、乾蘿蔔絲
5、絞肉
6、豆干
7、鹽
8、醬油
9、油
10、胡椒粉

皮的作法:
1、將艾草用水燙煮至軟爛後,撈出,用冷水沖洗去苦味,剁細備用。
2、鍋內放入水、艾草和糖煮成糖漿。
3、將糯米粉、艾草糖漿混合揉成糯米團(如果太乾則再加入適量的水),粉與水的比例原則上揉至不黏手即可。
  (煮過的糖漿燙手需小心)

餡的作法:
1、鍋中放油燒熱後放入豆干丁爆香後撈起。
2、以鍋中的油依序放入紅蔥頭、蝦米、香菇爆香,放入些許鹽調味。
3、放入絞肉續炒至熟,放入少許醬油嗆一下,使香料味道更香。
4、加入蘿蔔絲拌炒至有蘿蔔絲的香味,再加入醬油嗆一下,最後加入少許胡椒粉調味。

 艾草菜包4.jpg

艾草菜包:將糯米團揉圓再壓扁,包入餡料收口揉成橢圓捏成豬籠橢圓形狀,底部抹油墊上月桃葉即可。
蒸菜包:用中火蒸約30分鐘,中間開蓋讓蒸氣散開可讓皮吃起來較Q,皮如果有澎起代表已經熟了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亦不可蒸的過久,皮會皺皺的,蒸的火候及時間需控制得當。

艾草菜包1.jpg

這次的外皮是婆婆和公公做的,我則負責炒內餡。因為我沒做過艾草的外皮,不知艾草和粉的比例,所以就在旁邊見習囉,不過,這次艾草好像用的太多了些,用多了,外皮自然就較翠綠,皮也會較硬些,這次做的材料比例全憑婆婆的經驗來做,所以也沒一定的比例,所以是靠感覺做出來的啦!

這次用了約4斤的糯米粉做了約三大蒸籠的菜包,沒吃完冰冰箱,想吃的時候再拿出來熱一下就有美味好吃的菜包了!

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愛吃這種傳統古早的美味,百吃不厭^________^。

艾草菜包3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ngling0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